栏目位置:浙江省温州市律师事务所>>温州市平阳县律师>>温州平阳律师>>文章推荐

制定飞航事故调查法

温州平阳律师制定飞航事故调查法

发文单位:台湾

发布日期:2004-6-2

执行日期:2004-6-2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飞航事故之调查

第三章 审核、修正及发布调查报告

第四章 罚则

第五章 附则

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六月二日华总一义字第○九三○○一○二三八一号总统令

兹制定飞航事故调查法,公布之。

飞航事故调查法

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六月二日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独立调查飞航事故,以促进飞航安全,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用词,定义如下:

一、飞航事故:指自任何人为飞航目的登上航空器时起,至所有人员离开该航空器时止,于航空器运作中所发生之事故,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造成人员死亡或伤害。

使航空器遭受实质损害或失踪。

有造成人员死亡、伤害或航空器实质损害之虞者。

二、调查报告:指由主任调查官汇整各专业分组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格式撰写,内容包括事实资料、分析、结论及飞安改善建议四项,并依本法审议通过之报告。

三、飞航事故调查:指对飞航事故之认定、事实资料之搜集、汇整、分析、原因之鉴定、改善建议提出及调查报告撰写之作业过程。

四、民用航空器:指为执行民用航空运输业务及普通航空业务,而于民航主管机关完成登记及适航检定之航空器。

五、公务航空器:指为执行公务,由政府机关所有或使用之航空器。但不包括由国防部主管之军用航空器。

六、超轻型载具:指具动力可载人,且其净重不逾二百八十公斤、燃油载重不逾二十八公升、最大起飞重量之起飞速度每小时不逾六十五公里、关动力失速速度每小时不逾六十四公里之航空器。

七、飞航资料记录器:指飞航记录器中记录航空器系统、性能及环境参数之装置。

八、座舱语音记录器:指飞航记录器中记录驾驶舱内语音之装置。

第三条 为公正调查飞航事故,改善飞航安全,政府应设飞航安全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飞安会),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条 适用本法调查范围之航空器,指民用航空器、公务航空器及超轻型载具。

第五条 飞安会对于飞航事故之调查,旨在避免类似飞航事故之再发生,不以处分或追究责任为目的。

飞安会独立行使职权,有关机关本于其职权所为之调查及处理作业,不得妨碍飞安会之调查作业。

飞安会之调查报告,不得作为有罪判决判断之唯一依据。

第六条 任何国籍之航空器于境内发生飞航事故,应由飞安会负责调查。本国籍航空器或由本国籍航空公司使用之航空器飞航事故发生于公海或不属于任一国家之领域者,亦同。

本国籍航空器、本国航空公司使用之航空器或本国设计或制造之航空器飞航事故发生于境外者,飞安会于接获通报后应立即联络发生地调查机关要求参加调查,并于接获邀请后派员前往参加调查作业。

第七条 发生于境内之任何国籍航空器飞航事故,涉及本国军事航空管理机关(构)之场站、飞航管理或军用航空器之飞航操作者,飞安会就涉及事项应会同各该机关(构)调查。

第八条 依本法所为飞航事故调查消息之发布,统一由飞安会为之。但涉及其它有关机关权限者,不在此限。

飞安会于飞航事故调查过程中,应适时发布调查相关信息。

第九条第六条之飞航事故发生后,航空器所有人、使用人及飞航管制机关(构)均应于得知消息后二小时内通报飞安会。

疑似第六条之飞航事故发生后,航空器所有人、使用人及飞航管制机关(构)均应于得知消息后二十四小时内通报飞安会。

第二章 飞航事故之调查

第十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飞安会应尽速通知航空器登记国、航空公司国籍国、航空器设计国及航空器制造国之飞航事故调查机关,并得视实际情况尽速通知罹难乘客国籍国之飞航事故调查机关。

第十一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飞安会应指定飞安调查官一人担任主任调查官,由其召集成立项目调查小组全权负责指挥飞航事故调查,并邀请相关机关代表及专家参与。

项目调查小组于调查报告发布后解散之。

第十二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民航局、航空器所有人、使用人及有关机关应尽速派员赶赴现场,并协助项目调查小组指定之调查作业。

飞航事故发生后,航空器使用人于该航空器降落后应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座舱语音记录器内资料之完整。

飞航事故发生后,各级相关机关除依灾害防救法先行处理外,并应封锁现场,及告知飞安会其于现场采取之措施。

第十三条 飞航事故之现场,除为救援及消防之必要外,应维持现场之完整;如有清理现场之必要者,应先征得主任调查官之同意。

第十四条 飞安会为飞航事故调查之必要,得优先保管及处理航空器、残骸、飞航资料记录器、座舱语音记录器及该飞航事故有关之其它资料及物品。

第十五条 飞航事故现场之有关机关及航空器所有人、使用人,应协助飞安会搜寻、运送、安置、戒护及保全前条所定之资料及物品。

遇有资料及物品移位或有灭失之虞者,飞安会及有关机关应以照相、绘图、标示或其它必要方法予以记录及保全。

民众发现前条所定资料及物品散落于公有及私有土地或建筑物时,应立即通报飞安会或其它有关机关,不得擅自移动。飞安会于接获通报后应会同有关机关进入现场,并由主任调查官或其指定之专人统筹指挥,进行确认及处理。

第十六条 飞航事故发生于水上时,飞安会审度调查之必要性及打捞之可能性,对于第十四条所定之航空器、残骸、飞航资料记录器及座舱语音记录器,应立即进行定位、打捞及运送等相关作业。

飞航事故发生于陆上时,飞安会审度调查之必要性,对于第十四条所定之航空器、残骸、飞航资料记录器及座舱语音记录器,应立即进行搜寻、现场量测及运送等相关作业。

前二项之水上及陆上作业,飞安会得要求有关机关、航空器所有人或使用人提供协助,有关机关、航空器所有人或使用人,无正当理由,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

第十七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航空器所有人、使用人、民航局及其它有关机关,应配合飞安会项目调查小组之要求,于限期内提供下列调查资料:

一、航空器之装载情形及签派资料。

二、航空人员之各种训练与经历纪录、证照及其它有助于研判之资料。

三、航空器适航与维护之有关资料及纪录。

四、气象及航管纪录。

五、机场及助航设备资料。

六、搜寻、救护、消防作业之资料。

七、航空器飞航操作、适航及维修之查核资料。

八、航空器之飞航资料记录器及座舱语音记录器之相关资料。

九、其它有关该飞航事故之资料。

第十八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飞安会项目调查小组得访谈相关人员,受访谈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得规避或拒绝,并应据实陈述;受访谈人员之主管或雇用人,不得妨碍访谈。

第十九条 飞安会项目调查小组得委托检察机关,或国内外独立专业机关(构)、法人团体,就飞航组员及乘客之死因,及酒精、药物或毒物之使用状况,进行解剖、检验、检测及其它相关之资料搜集工作。但其它法律另有规定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条 第六条第一项之飞航事故发生后,飞安会项目调查小组得询问航空器登记国、航空公司国籍国、航空器设计国、制造国及罹难乘客国籍国之调查机关参与调查之意愿,并于其派出之代表承诺保密及遵守主任调查官之指挥下,允许其从事部分调查作业。

第二十一条 除飞安会指定之发言人及飞安会网站所公布之资料外,参与调查人员及其主管或雇用人于调查中不得对外揭露任何飞航事故调查相关之资料。

第二十二条 飞安会不得将下列资料中,涉及个人隐私者,记载于对外发布之调查报告中。但为飞航事故调查分析之必要者,不在此限:

一、在调查过程中获得之证词及证物。

二、操作飞航有关人员间之通讯纪录。

三、有关人员之体检纪录或其它私人资料。

四、座舱语音记录器记录之抄件。

座舱语音记录器及证词之录音,不得对外公布。

第二十三条 飞安会于调查中得知或疑有非法干预飞航之情事者,应即通知国内外之各有关权责机关,并得就有关飞航事故部分,协助有关权责机关调查。

第三章 审核、修正及发布调查报告

第二十四条 飞安会项目调查小组于完成调查后,应撰写飞航事故调查报告草案,送请参与调查之国内外机关(构)及被调查单位于六十日内提供意见,并得参采各该机关或单位之意见,调整该调查报告草案之内容后,提请飞安会委员会议审核。

参与调查之国内外机关(构)及被调查单位对于审核后之草案内容有异议,并提出书面申请时,飞安会应通知其到飞安会委员会议陈述意见。

飞航事故之调查报告草案经飞安会委员会议审核修正通过后,应对外发布之。

第二十五条 飞航事故调查报告应由飞安会函送航空器登记国、航空公司国籍国、航空器设计国、航空器制造国、罹难乘客国籍国、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机关、航空器使用人及所有人。

第二十六条 飞航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后,有新事实、新证据资料,经飞安会委员会议认有足以影响飞航事故调查报告之重要内容时,应重新调查。

第二十七条 政府有关机关于收到飞航事故调查报告后九十日内应向行政院提出处理报告,并副知飞安会。处理报告中就飞航事故调查报告之飞安改善建议事项,认为可行者,应详提具体之分项执行计画;认有窒碍难行者,亦应叙明理由。

前项之分项执行计画,行政院应列管之,并由飞安会进行追踪。

政府相关机关于适当时间内,未依飞安会之飞安改善建议改正缺失,行政院应予以处分。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航空器使用人或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新台币六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锾,并限期命其协助,届期不协助者,得按次连续处罚:

一、违反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未提供协助而无正当理由者。

二、违反第十六条第三项规定,规避、妨碍或拒绝飞安会之要求协助者。

第二十九条 航空器所有人或使用人,违反第十七条规定,未于限期内提供相关资料而无正当理由,或提供不实资料者,处新台币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五十万元以下罚锾,并限期命其提供,届期不提供者,得按次连续处罚至提供相关资料为止。

第三十条 航空器所有人或使用人,违反第九条规定,未于限期内通报飞安会事故消息而无正当理由者,处新台币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五十万元以下罚锾。

第三十一条 参与调查人员或其主管,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外揭露与调查相关之资料者,处新台币六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锾。

参与调查人员之雇用人,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外揭露与调查相关之资料者,处新台币六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锾。

第三十二条 受访谈之人员或其主管,违反第十八条规定,规避、拒绝接受或妨碍访谈,或为不实之陈述者,处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锾,并得按次连续处罚。

受访谈人员之雇用人,违反第十八条规定,妨碍访谈者,处新台币四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锾。

第三十三条 依本法所处之罚锾,经限期缴纳,届期不缴纳者,依法移送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对飞安会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应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五条 飞安会参与项目调查小组之成员,就有关飞航事故出庭时,得拒绝陈述个人意见。

第三十六条 本法有关飞航事故之通报、认定、现场处理、访谈、调查及报告发布等事项之作业处理规则,由飞安会定之。

第三十七条 本法规定事项,涉及检察机关之侦查权责者,飞安会应与其协调配合行之。

飞安会行使本法所定职权,涉及其它机关(构)之权责者,应会同该机关(构)建立协调联系作业机制。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