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位置:浙江省温州市律师事务所>>温州市平阳县律师>>温州平阳律师>>文章推荐

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为民办实事工作的若干意见

温州平阳律师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为民办实事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为民办实事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文单位:中共绍兴市委 绍兴市人民政府

文  号:市委发[2004]91号

发布日期:2004-12-24

执行日期:2004-12-24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为民办实事工作,加快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根据省委发[2004]71号文件精神,结合绍兴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围绕“率先发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实施重大实事工程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为保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为民谋利,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为民谋利的第一要务,鼓励支持群众的实践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科学决策,突出重点。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突出工作重点,争取每年解决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探索为民办实事办法和途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注重量力而行,力求办实事求实效。

  ——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程序,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办法,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实施十大民心实事工程

  1、百姓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改造。根据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分期分批对城中村进行整治改造,争取到2005年完成首批城中村改造任务。

  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廉租房制度,妥善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问题。推行公寓式或一站式管理,促进外来人口安居乐业。

  积极实施“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整治改造”工程。按照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完成村庄撤并工作。争取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整治改造村庄1000个,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100个。

  切实做好移民安置。坚持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原则,尽早将地质灾害区和高山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户搬迁安置。

  2、充分就业工程。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引导和促进就业的就业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到2007年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加大农民培训转移力度。争取到2007年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转移农民6万人以上,全市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

  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动管理。积极实施“金保”工程,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行企业诚信工程,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切实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3、农民致富工程。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对全市通村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争取到2007年全市准四级以上公路通村率达到95 %,路面硬化率达到85%以上。

  继续开展“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到2007年新完成改善50万农民的饮用水任务。

  积极推进村级集体资产改革。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要求,通过3至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改革。

  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按照建设“标准农田”的要求,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5万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切实加强科技兴农,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视山区扶贫开发,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0美元左右。

  4、社会保障工程。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到2007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覆盖面持续稳定在100%,职工参保率达到92%以上,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推行“五保合一”统一征缴模式,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本实现企业全覆盖。

  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争取到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广覆盖、多渠道、多档次、社会化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推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集中供养。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构筑新型优抚福利体系。建立多层次优抚保障制度,优抚对象的生活要达到或略高于当地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到2007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5、全民安康工程。整体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范围,争取到2005年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企业职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到2007年农民参加率达到8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争取到2007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面达到100%,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建立覆盖全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形成较完善的疫情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放心肉”工程、“放心菜”基地建设,建立完善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防止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发生。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整顿药品器械市场秩序,确保不出现区域性药品质量事件。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力争到2007年全市公共体育用地达到人均1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良好率达到80%以上。

  6、教育文化工程。加强农村和民工子弟的基础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07年全面普及15年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95%以上。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到2007年每年提供2万名以上初、中级技术工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尽早把绍兴文理学院发展为绍兴大学,到2007年全市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深入实施“家长满意工程”,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007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站舍面积力争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办好广场文化,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深化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部电影。

  积极开展“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力争在2005年把绍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推动各县(市)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7、民主法治工程。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居务公开,让群众享有广泛参与和决定公共事务的权利。到2007年村民委员会直选率巩固在100%,社区居民委员会直选率达到60%以上。

  切实保障外来员工合法权益。认真执行《劳动法》,切实保障外来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最低工资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全面实施外来民工子女同等国民教育待遇。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帮助外来人口维护自身权益。

  严格依法行政。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促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深化“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企业评部门”满意率要达到90%以上。

  8、平安建设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绍兴”,努力实现秩序好、发案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争取到2007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控制在全省平均数以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调处社会矛盾。认真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安置率和帮教率在90%以上。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和救助机制,力争实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增幅逐年下降。

  9、环境优化工程。积极推进绿色工程建设。到2007年25度以上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每年建成100个绿色生态村,现有1700公里公路基本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5%.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环保设施项目。到2007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市。

  组织开展“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力争到2007年完成1066公里的清水河道建设任务。

  10、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加快越城、袍江、柯桥、江滨组团和城市绿心建设,到2007年基本形成绍兴大城市框架。加快各县域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绍虞、嵊新、诸暨三大城镇组群功能。积极培育若干个达到小城市水准的重点中心镇。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建设杭州湾绍兴跨江大桥、绍诸高速、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绍兴段、104国道绍兴段改建等工程,畅通城区道路,加大城市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闸及大桥,基本完成治江围涂工程,提出和实施曹娥江流域的整治、保护和开发工程。加强重大水源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千库保安”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曹娥江、浦阳江沿江城镇防洪和农村堤防建设。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民情反映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调查研究、领导接访约访下访、联系基层点制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深入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各级人大和政协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视察督查、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查制度,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为民办实事的建议。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科学决策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定期排出一批重大实事工程,形成为民办实事的中长期规划。对年度重大实事工程的确定,要根据中长期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年实际,通过前期调研、专家咨询、公众听证、社会公示、“二会”讨论协商等环节,最后由市委、市政府决策,并向社会公布。

  3、责任追究机制。重大实事工程确定后,要明确牵头领导、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建立重大实事工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重大实事工程的年度执行情况,次年要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向政协全会通报,并公布于众。对群众来信来访需办的实事,要建立办结反馈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复信访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经办人的责任。要把为民办实事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之中,严格考核。

  4、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为民办实事的有关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强重大实事工程经费的监管与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专款专用。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方法,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实事项目建设,捐赠兴办公益事业。坚持量力而行,倡导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

  四、切实加强对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领导

  1、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为民办实事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或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的为民办实事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一些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督查落实,推动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创新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平台,形成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上下四级联动、横向紧密结合的工作组织网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健全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和承办网络建设,努力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建立乡镇维稳中心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确保有人办事。

  3、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为民办实事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自觉性和本领。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及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为民办实事。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先进典型,总结新鲜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心齐实干的良好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本意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中共绍兴市委
绍兴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民事律师是指在该地区专业提供民事法律服务的律师,该民事律师业务涉及民事各项法律事务,包括与民事有关的诉讼和非诉事务等,凡遇到民事法律问题均可联系该民事律师。